課堂問答爭先恐后,蹦蹦床上奮力跳躍,蹺蹺板上笑聲連連……春季開學后,湖南省常德市澧縣蘭江幼兒園的孩子們又回到了他們喜愛的校園。看到這樣和諧友愛的情景,我不禁回想起一次回訪的經歷。
事情要從兩年前說起,那時我剛調任澧西街道紀工委書記。作為紀工委書記,首要任務就是抓好街道干部作風建設,樹立良好形象。可沒出幾天,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上班遲到早退的違紀現象時有發生,而且多發生在年輕干部身上。
街道建管站一名工作人員被提醒談話后不久,紀工委對其開展了一次回訪,當時他正在輔導孩子的功課,順嘴嘮叨起接送孩子的事,“父母住在農村習慣了,不愿隨我們住縣城,早上把小孩送到幼兒園上學近4公里,正值上班高峰,堵車是經常的事。”無奈的是,愛人經常值夜班,接送只能他來。
不止街道工作人員,周邊居民對幼兒園太遠也怨聲載道。
“最近的幼兒園也有好幾公里,去太早了,幼兒園不開門,只能干等著……”
“老人倒是可以接送,但這附近車流量大,送孩子上學不安全……”
一番“把脈”,我們很快弄清楚了個中原因,遲到早退的干部有苦衷,都是接送孩子所致。而街道附近的一所幼兒園,僅能接納百余名小孩就讀,“僧多肉少”讓他們和附近居民只能舍近求遠。
接送小孩,看似是件家庭小事,實則是民生大事。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協調新建一所幼兒園,為街道居民解決這一最直接最現實的“急難愁盼”。
藍圖變成現實并不容易。為此,我們查閱了幼兒園設立相關文件,向街道黨工委匯報,壓實主體責任。沒幾天,黨工委專題研究建園事項,成立了由紀工委牽頭的協調領導小組。
新建幼兒園需得到縣自然資源局、縣教育局等相關部門的審批,我們一家家跑,論證可行性、要地皮,三番五次進行溝通匯報。
好事多磨,佳音必至。通過多方協調,大家一致認為澧西街道辦事處南邊有一個5畝左右的地塊,周邊居民密集,交通便利,適合新建幼兒園。
選址意向有了,我們一絲也沒有放松,積極協助幼兒園辦理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證等相關手續,在相關部門的加速推進下,項目很快就有了著落,各種基建設備進場,風風火火地開始興建。
我們作為協調領導小組牽頭者,在后續建設中積極介入工地安全、周邊噪音等問題的協調處理。去年8月下旬,投資2000多萬元、能容納500余幼兒就學的蘭江幼兒園順利竣工驗收。
家門口有了幼兒園,周邊社區居民的孩子都高高興興地就近入園。
“為群眾辦實事,哪來那么多患得患失?就是要敢于立‘軍令狀’!”回首整個過程,從介入問題到幼兒園開園,耗時2年多,我們迎難而上,硬是憑著一股韌勁把事辦成了。今后,我們將始終踐行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把百姓冷暖記在心頭,自覺從人民立場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單位:湖南省澧縣澧西街道紀工委,澧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