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園暮雨細泱泱,韭葉當籬任意長?!币粓龃河赀^后,滿園的韭菜齊刷刷地冒出地面,根白如玉,葉似翡翠,鮮嫩欲滴,裊裊搖曳在微微料峭的寒風中,散發出淡雅的清香,不覺令人心生歡喜。
韭者,久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里解釋道:“韭,菜名,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意思是說韭菜只需栽種一次,便可連續收割、食用。割了一茬長一茬,越割越旺,生生不息。因而,韭菜也被稱為“長生韭”。
韭菜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栽培史,《詩經·豳風·七月》里就有這樣的記載:“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古人以韭菜作為祭祀之物,有保佑子孫永遠昌盛的寓意。《禮記》上也說,“庶人春薦韭,配之以卵。”說的是春天的韭菜風華正盛,配以雞蛋烹飪用來祭祀先人。
韭菜四季常綠,可常年供人食用,但論及味道,還數早春時節的品質最佳。古代的吃客,是懂得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吃什么東西的?!渡郊仪骞份d,六朝的周颙,終年常蔬食。文惠太子問周颙:“其蔬食何味最勝?”周颙贊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此處早韭,指早春新韭,菘是白菜。就是說古人把早春的韭菜和秋末的白菜當做最佳的時蔬享用。俗語說:“正月蔥,二月韭”,每年農歷二月是吃韭菜的黃金時節,這是因為經過一個冬天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得到蓄積,此時韭菜的根莖部貯存了大量養分,水分含量也較多,吃起來較嫩。剪下春天的第一茬韭菜,氤氳香色中鮮嫩無比,沁人心脾。
杜甫《贈衛八處士》中云:“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贝河赇罏r的夜晚,老友久別重逢,主人披蓑戴笠,到菜地里割來幾把頭刀韭菜,烹煮黃粱聊作新炊。雖是粗茶淡飯,卻是情真意切,主賓開懷暢飲,吃得齒頰生香,真是令人神往??梢韵胂?,杜甫一生坎坷,飽經離亂,那燭光融融、散發著黃粱小米飯與春韭香味、與故人相伴話舊的一夜,對于他來說是多么值得眷戀和珍重啊。
蘇軾在《送范德孺》中這樣描述吃春韭的場景:“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春盤又稱辛盤,因盤中盛有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這五種辛辣蔬菜而得名。古人在春日開始時吃五辛,是認為經過一個冬天五臟中積攢了許多濁氣,要借辛辣之物驅除之。
古人把韭菜稱作是春季第一菜,認為春天多吃韭菜,使人百病不生,筋骨強健。收割韭菜亦是一件樂事,選用鋒利的鐮刀輕輕一劃,聲音清脆淋漓,隱約還可聞到一股混雜著泥土氣息的脆生辛香味。我國傳統養生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季陽氣上升,食一畦韭菜,驅濁氣,扶陽氣,迎接欣欣向榮的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