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凝聚著個人汗水和集體智慧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七一勛章”獲得者王書茂從海南潭門鎮(zhèn)的小漁村到首都北京,希望讓更多人聽到新時代漁民的心聲。
潭門,南海漁港的第一大門,王書茂的家鄉(xiāng)。王書茂告訴記者,一千多年以前,漁民們就在這里生存勞作,從最初的水上漁家漸漸形成漁村,又發(fā)展成了能停靠上千艘大小漁船并有“南海之門”美譽的潭門漁港。18歲就跟隨父輩走西沙、闖南海的王書茂,見證了在黨和國家政策支持下漁民的海上生活大變樣,以前出海只有木船、小船,現在有了大噸位鋼質漁船。一路走來,他更加堅信,潭門人守海、愛海及勇往直前的闖海精神不能斷,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數十年的日曬雨淋和強勁海風,讓王書茂皮膚黝黑,更顯威嚴,但每每講起愛國主義故事、弘揚愛國愛海情懷,他卻總能娓娓道來,真實而細膩。去年“七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剛結束,身在北京的王書茂按照約定時間進行了一次跨越2000多公里的主題黨日連線。在那次潭門鎮(zhèn)紀委與海上民兵連黨支部開展的主題黨日共建活動中,王書茂分享了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真實感受,并表示今后將和大家一起繼續(xù)努力,守衛(wèi)好建設好南海之門。“‘為國護海的模范’這一榮譽,是我們潭門海上民兵連和所有守衛(wèi)南海的漁民的共同榮譽。”
“潭門漁民用生命書寫了中國人民在南海耕海牧漁的足跡,為捍衛(wèi)南海主權貢獻了力量。你們現在要好好學習,以后長大要為人民服務,多做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事。”2月22日,就在趕往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前幾天,王書茂還專門來到了潭門鎮(zhèn)中心學校,講述潭門海上民兵連官兵在南海維權斗爭中沖鋒在前,不怕犧牲、寸步不讓,堅決捍衛(wèi)我國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英雄事跡,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學生們上了特殊的“開學第一課”,培養(yǎng)學生知海、親海、愛海、護海情懷。
“如今,身邊的高樓多了、汽車多了、新船多了、游客多了,人們的精神面貌更好了,希望政府更多關心年輕仔,讓年輕仔知道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今年兩會我也帶來了做好愛國主義教育的建議。”質樸的鄉(xiāng)音,傳遞出的是王書茂對下一代的關心和愛護。他建議,更好發(fā)揚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tǒng),將國防教育進學校法定化,為年輕一代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立身報國打牢基礎。
從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王書茂每年都會精心準備自己的建議,而且都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得到及時反饋和答復。翻開他的履職記事本,認真記錄著每一次履職實踐,帶到兩會現場的每一條建議,都是他認真調研后深思熟慮形成的。
“作為共產黨員、人大代表,我有責任有義務帶領群眾致富,過上紅紅火火的好日子。”2021年,經過村“兩委”換屆,多年擔任潭門村黨支部紀檢委員的王書茂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他帶領群眾發(fā)展休閑漁業(yè)、建起海洋民宿,成功“轉型”并帶動大批漁民大膽嘗試,為實現共同致富帶了個好頭。王書茂告訴記者,在黨的好政策下,漁民在漁村過上了幸福新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要讓愛國愛海情懷薪火相傳。”